:::
  • 監察院調查報告
  • 三中特區
  • 國際媒體報導
:::
瀏覽路徑: 首頁向右箭頭學者專家著作
  • 回上一頁
  • 友善列印
 
學者專家著作

A!賣!賺!國民黨「出清國土」追追追 (財訊261期/田習如)

張貼日期:2007/2/20

近一年來,國民黨忙著將不動產「大清倉」,根據本刊掌握資料,光是在台北市區就賣了上千坪土地,進帳四、五十億元。這些土地的來源幾乎都是「國土」,大多是早年國民黨以低價或不明價格向政府購買,少數是不花成本「轉帳」而來。在民進黨政府「追討黨產」政策說得比做得多之際,國民黨「出清黨產」行動則是「人在做,天在看」,靜靜把大批房地產換成現金。
賣崇聖大樓!賣北市黨部大樓!賣交通黨部土地!賣中華日報大樓!
國民黨今年最大一批土地交易是在五月至十月間出售忠孝西路一段的「崇聖大樓」,共進帳近三十億元,買主包括黨營事業旗下的復華金控集團〈八至十樓及十六、十七樓〉,以關係人交易「套現」近廿億元給國民黨;力霸集團東森電視台也以十億元總價買下十一至十五樓;目前國民黨中央還保留了一至三樓,隨時準備出售。佔地五百多坪的崇聖大樓是在一九八四年由台北市政府賣地給國民黨,每坪約二.五萬元,建築物則由國民黨出資興建,後來行政院工程會、研考會等機關還曾向國民黨租用了好幾年。
忠孝東路、林森北路口的原台北市黨部大樓,也在幾度招標、比價〈參加者包括中台禪寺等〉不成後,今年九月由長頸鹿美語集團議價購得,總價近五億元。這塊地是在七二年向臺北市政府購買,買價依黃煌雄等主編之《還財於民》一書推算,每坪約一.九萬元,是當時公告現值的三分之一。
國民黨向國有財產局購買的土地中,也有三筆在近一年內出售。包括去年十月過戶的泉州街交通黨部兩百多坪土地,是在七一年以每坪一千四百元、總價近九十七萬元賣給國民黨航運黨部前身的中華航業海員黨部〈參見《還財於民》〉,如今國民黨以一億多元的價格轉賣給邱姓家族。
今年初,國民黨經營的中華日報將松江路原總社大樓的一至四樓出售,售價四.一億元,獲利一.九億元。這塊佔地約三七四坪的土地是在六八年向國有財產局購買,七二年中華日報大樓蓋好後,還拿去向國有財產局設定抵押,作為國產局借給中華日報「周轉」六四七.七萬元債權的增加擔保品。政府借錢給政黨周轉已經夠奇怪,不料根據地政資料,到七三年這筆抵押權卻塗銷,原因不是中華日報清償債務,而是國產局「拋棄」權利,內情更加令人感到不尋常。
政府售地給黨營文化事業的例子還有正中書局,其位於衡陽路的土地是在六七年向國產局購得。今年二月國民黨將正中書局股權以約三.三億元賣給美商安惠信息系統公司,據了解,該公司與世新大學經營者的成嘉玲家族有關,正中書局的新人事也看得到世新的影子。衡陽路這塊地目前一、二樓出租給一家餐廳,近年已不太顯眼的正中書局招牌如何再擦亮,令人關心。
關係人交易、奇特交易頻傳;聽張哲琛怎麼說?
十月間因為國民黨內有人不滿「私相授受」而向媒體爆料,一時成為新聞焦點的仁愛路厚生大樓,是在七○年由台電賣給國民黨產業黨部,蓋成十二層大樓,國民黨除早年出售幾層給工程師學會、團結自強協會等外,其他樓層在過去幾年也出租給曾任僑委會委員長的焦仁和及其律師友人開設事務所。今年國民黨把兩個樓層賣給焦仁和友人、一層賣給前法務部長廖正豪的女兒廖尉均,加上黨籍立委許舒博介紹賣了四戶,眾多「關係人交易」遂引起黨內注意。
國民黨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委張哲琛強調,焦仁和等人購地是因為承租戶有優先承購權,黨中央雖議價但未賤賣,整個流程承襲早年行管會〈財委會〉會同考紀會等單位共同監辦的規矩,也不會發生像劉泰英過去那樣收佣金的事情。他並說明國民黨目前對於名下不動產的處理大原則:只要是沒有花錢就從政府那裡取得的,統統都會歸還,包括早年地方政府贈與給國民黨,以及國庫將接收的日人財產「轉帳」給國民黨的合計一五八筆不動產,都已在去年九月交給李永然為首的律師團進行「回贈」事宜,目前約有八成完成過戶。
不過,國民黨似乎「漏掉」了幾筆當年「不花一毛錢」就取得的台北市精華區土地,例如已經在今年一月過戶給天仁茶葉公司的衡陽路六二、六四號,佔地一二四坪,根據地籍資料,政府接收這塊地後,先是登記為五九年「轉帳」給國民黨,後卻又登記成黨營裕台企業早在五五年就以「買賣」名義取得產權,這是否為當年國民黨無償取得政府資產的「掩耳盜鈴」手法?而今裕台企業以一.九億元出售,帳面獲利○.六億元,「歷史公帳」怎麼算,可得好好推敲。
目前國民黨不願再細究當年取得政府各種資產的緣由,針對裕台出售該筆「轉帳」土地一事,張哲琛解釋,因為裕台企業是在黨營事業系統下,不在前述黨中央處理不動產的大原則之內。張哲琛也說明,去年度黨中央決算後的財產收入數字,也就是包括出售及出租不動產,共約進帳二十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裕台企業是國民黨最老牌的黨營事業之一,國民黨成立控股公司後將裕台納入中央投資之下,中投持有九六%股權。劉泰英時期裕台在黨營事業角色並不顯眼,國民黨下野後整理黨營事業,將所有「問題不動產」〈主要是近十年向特殊人士高價購地而造成大虧損的資產〉移轉到裕台企業,裕台的任務就是在清理處分完這些不動產後結束營業。由於國民黨的土地糾紛甚多,甚至還發生過為靈骨塔產權而被開槍警告的事件,因此張哲琛說黨內原本沒人願意接下裕台的業務,後來國民黨特別訂定內規,表明裕台員工若因業務上訴訟而造成賠償等損害,黨中央會出面負責。由此可見國民黨土地問題的「燙手」程度。
返還「不當得利」,國民黨必須多加把勁
先不論國民黨過去幾年大方出手向民間買地而留下的痛賠紀錄,國民黨早年「取得國土」的過程則多半輕鬆愉快,如今國民黨若要拿出誠意「返還不當得利」,必須投入更多心力進行更仔細的清查及交代。例如國民黨委託律師團所處理的「回贈」不動產,其實都在台北市以外〈詳本刊今年三月號〉,但本刊發現在北市中山北路一段五三巷內有一戶「轉帳」房地,目前仍在國民黨名下。這戶帶有日式味道的三十坪獨門房地,房屋是在五二年由政府〈台灣省公產管理處〉轉帳給國民黨台灣省委員會,土地則遲至五九年轉帳。詭異的是,在地政單位電腦化後的資料中,卻把當年「轉帳」的名義改成「買賣」,有「漂白」之嫌。國民黨要不要把這戶房地還給政府,值得關切。
此外,本刊根據監察委員黃煌雄在前年四月提出的黨產調查報告,進一步追蹤其中位於台北市的不動產,結果發現,當年國民黨以「轉帳」名義取得日本人在戰敗後留下來的房產中,除了前述裕台企業賣給天仁茶葉的那筆外,絕大多數都已在一九六○至七○年間轉賣到民間,包括六六年台灣省勞保局也向國民黨買下了濟南路二段四二號的一戶房子。如果說當年「黨國一家親」,怎麼有國民黨向政府免費取得房子,政府事後卻得花錢買回來的道理?
在國民黨近一年的密集出售不動產行動中,也有少數房地的來源是早年向民間購買。例如汀州路二段原台灣省產業黨部的兩戶房屋及土地,是在五四年向賴世剛購買;柳州街八十一號的一層房屋,是在九四年向蔡明杰、蔡明俊購買。國民黨已在今年十月將這兩批不動產售出。
面對黨產在黨內外經常引起爭議,張哲琛特別聲明「黨產是包袱」,許多黨產在取得當時有其時代背景,希望外界不要用現代的眼光來看過去;而這幾年清理處分黨產,包括為黨務支出籌款及歸還當年受政府贈與者,被部分黨內人士評為「敗家子」,也不公平。
黨務人員動輒得咎有其苦衷,不過從民眾的角度來看,國民黨若真心體認黨產是「負債大過資產」,何不「擴大參與」,讓政府、朝野政黨及民間專家代表共組調查、監督委員會,公開討論、協商哪筆黨產該「歸公」、哪筆可以留在黨庫,以昭公信?

本文刊登於財訊261期

跳至螢幕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