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監察院調查報告
  • 三中特區
  • 國際媒體報導
:::
瀏覽路徑: 首頁向右箭頭學者專家著作
  • 回上一頁
  • 友善列印
 
學者專家著作

一四七○億黨產五年剩一半 (財訊261期/田習如)

張貼日期:2007/2/20

把黨營事業這棵「搖錢樹」拼命搖到幾乎只剩枯枝敗葉,不過是幾年的光景。黨營事業總資產從高峰期一九九八年的一四七○億元跌到今年六月底的七三四億元,足足少掉一半。國民黨經整併後所餘兩家控股公司中,今年上半年,中央投資淨賺二.一億元,華夏投資淨賠一.九億元,賺賠相抵後幾乎讓人「沒感覺」。
上半年中央投資作股票作了二二一億元,與過去大多一整年作不到兩百億元相比,手筆可大了;扣掉成本後,在股票上還有二三億餘元的獲利,主要包括賣兆豐金賺七.八億元、賣聯電賺二.二億元、賣中美和賺十二.五億元等。國民黨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委張哲琛解釋,因為中投發行的第五次五年期公司債(總額八十億元)在今年十月中旬到期,約有五十億元須償還,所以才出現比往年更拼命賣股票的情況。
中投也在上半年繼續認列幾家賠錢、清算事業的投資損失近十六億元,導致上半年僅小賺二.一億元。七月間中投與瑞士信貸銀行簽約信託,國民黨仍掌握董事會五分之三席次,除了董事長由黨營系統多年的「技術官僚」劉曾華擔任,國民黨另請前公平會副主委趙揚清、政大商學院教授李金桐擔任法人代表。交付信託之後,國民黨除了每年分配盈餘,中投重大投資案及人事案也要先向黨中央報告。
至於掌管文化事業的華夏投資,上半年小作股票五億餘元,沒賺多少,加上旗下中廣、中影、中央日報等媒體都在虧錢,使得華夏上半年淨損一.九億元。本來中廣、中影都是賺錢公司,至少資產豐厚,後來卻變成赤字連連,搞得華夏即使要信託也沒人敢接案,箇中原因,除了劉泰英當年讓中廣心不甘情不願的賣地等等「搬錢」行動外,套句黨務主管的話,「華夏的問題在華夏」,意指由黃大洲擔任董事長的華夏公司,本身的財務操作有問題。
今年上半年華夏分別向子公司中廣、中影借錢週轉達六億、三億元,後者已到期又展延;向中國信託等銀行借款十八億元,也已協商展延,加上過去向黨中央借的一筆八億元款項,如今黨中央「要得很急」,債務問題使華夏高層頭疼不已。

本文刊登於財訊261期

跳至螢幕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