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監察院調查報告
  • 三中特區
  • 國際媒體報導
:::
瀏覽路徑: 首頁向右箭頭學者專家著作
  • 回上一頁
  • 友善列印
 
學者專家著作

錢進黨中央、債留黨公司!陽光法案照不到國民黨黨產 (財訊294期/田習如)

張貼日期:2007/2/22

國民黨發射「李登輝時代黨產虧空四二七億元」重炮,老李則回擊以「去查連戰兩次選總統花了多少」,讓人民對國民黨錢多糾紛多的「金光黨」印象又多了一分體會。

為了馬英九就任黨主席一週年的成績單,也為了替往後大選「消毒」,國民黨在綠營軟弱無力的「黨產公投」攻勢中,主動「拉高規格」在八月下旬的中常會報告黨產問題。雖然黨中央的焦點是李登輝時期及更早的歷史舊帳,不過報告之前就已有企業界中常委跳出來質疑現階段的黨產「賤賣」,令人好奇馬主席的「歷史擋箭牌」還能擋多久。

國民黨兜售中央投資 企業界又愛又怕

國民黨繼續享用黨產、黨營事業利益,是不折不扣的現在進行式,而這些黨資產交易,更藏在政治獻金法等陽光法案照不到的陰影處。馬主席碰到黨庫的問題時,總是搬出龐大人事費、過去的巨大虧損負擔……等情況先「叫窮」,但賺錢的部分則是「惦惦吃」,巨額銀行欠款怎麼還,也仍是沒交代,尤其對人民而言更重要的黨營事業內情、黨資金來源不公平、不公開問題,馬主席的處理原則竟然只是「趕快賣掉就沒問題了」。

企業界傳出近來國民黨「到處兜售」中央投資公司,中投堪稱國民黨最後、最大一塊爬滿蛆蟲的肥肉,因為旗下轉投資充滿複雜的政商關係,有賺有賠有套牢,加上仍有不少短期資金進出股市,去年底帳面價值一○八六億元的總資產,讓企業界「又愛又怕」。愛的是可以「幫馬主席解圍」,怕的是中投裡的轉投資地雷處處,恐非財報上的八百多億元負債足以表明,而黨中央又不肯「降價求售」-黨內質疑賤賣的壓力恰可以化為更多「黨產變現」入庫的助力。種種因素,使中投求售案成為企業界「政商投資學」裡最困難的一課,哪個大亨敢解這道習題,值得密切注意。

無論國民黨最後是否順利「出清黨產」,眼前黨投資公司的「妙用無窮」,馬主席也已嘗到不少甜頭。 第一妙用是可以「錢進黨中央、債留黨公司」。前幾年黨營事業有點被「看衰」,銀行融資不敢借多、借長,算是經歷一段「黑暗期」,不過隨著馬主席行情看俏,與黨營事業往來的「價值」也重新獲得「肯定」。去年中央投資及子公司長期借款大幅成長,顯示銀行界對黨營事業「恢復信心」,像中信銀、台北富邦、華南銀就是國民黨的民營行庫「大金主」。

值得警覺的是,黨營事業旗下賺錢貨和賠錢貨都很多,去年中央投資清理虧損的轉投資事業,竟然清出高達五九八億元「待處分子公司負債」,占合併總資產五五%。經常費用、選舉費用都很驚人的國民黨,如何拿出六百億元還債?看來國民黨急著重奪政權,不僅是理念上的需要,似乎也是黨庫上的需要。

黨公司地雷處處、債多不愁

雖然黨公司許多都是「地雷企業」,不過對黨中央「利益輸送」不可少。例如去年底控股「三中」媒體的華夏投資股權出售案,中時集團余建新與國民黨簽約總價四十億元,至今只付了十六億元,但黨中央因這筆交易早已先取得約廿三億元落袋,關鍵在於先從黨公司「洗錢」上繳。 原來,去年五到八月間,國民黨中央持有的華夏投資近六成股權就已陸續先賣給也是自己人的光華投資,左手賣右手的結果就是黨中央不必等幾年分期就有廿三億元現金從光華投資入庫。到去年底光華才連同中投等黨公司,將全部華夏投資投權賣給余建新。光華投資連續幾年大虧,不過還是得先「餵飽」黨中央才行。去年國民黨中央也賣了幾筆不動產給民間企業,看來去年底縣市長大選馬主席打了漂亮的第一仗,黨庫「前置作業」不能說沒有功勞。

黨公司第二妙用是可與企業界牢牢掛在一起。例如日前美國私募基金集團卡萊爾以百億元資金入主東森媒體科技,傳出部分「法學教授」級的小股東抗議力霸王家等大股東以每股三二‧五元賣給外資,而小股東卻只能以每股廿六元被收購。少有人注意到,國民黨也是這波股權交易的受惠者。

中央投資在千禧年以每股卅元買進東森媒科八‧二%,那一年正是阿扁新上任,辦金融弊案掃到了力霸王家的台開-遠倉購地案。國民黨雖下野,黨庫還是出手大方,對王家「雪中送炭」十八億元。

兩年後投資價值僅剩七億餘元,國民黨急著找「特定人」(應為王家方面)出脫全部持股,約定買價每股約卅一元,不過○四、○五年該特定人指定海外控股的美瀚投資(亦為東森購物百貨的控股公司)僅以共六億餘元買回部分持股,每股卅四餘元;今年國民黨尚餘五‧八%的股份可望隨卡萊爾交易案獲利了結。

由此例可見黨營事業與企業財團的「援助交際」關係,算是各有所獲、「結局完美」的一型,其他像是過去讓黨庫吃大虧的,就是國民黨要清算李登輝的部分案例。前陣子國民黨中常委選舉,傳出馬主席似嫌王又曾等企業大亨「礙眼」而勸退,但檯面下黨投資公司仍與企業大亨「勾勾搭搭」。

而正因為黨中央、黨營事業、民間企業各種交易錯綜複雜,讓資金得以在三者之間輾轉流竄,卻成為政治獻金法、選罷法的「化外之地」。黨產問題,豈是一個「賣」字了得?

本文刊登於財訊294期

跳至螢幕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