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報導

歷史篇50年...數千億 誰賺的?(1995/03/07)

張貼日期:1995/3/7

  聯合記者陳立宏/專題報導

  國民黨黨營事業從50年前遷台時,僅齊魯公司一家,資本額只有60萬元新台幣的規模,發展到當前市價數千億黨產,有七大控股公司、104家投資事業,俞國華、鍾時益、徐立德、劉泰英等前後任「黨產總管」都有功勞。

  不管是黨產總管或帳房或掌櫃,都必須深獲黨領導人的信任,俞國華被視為蔣家家臣;鍾時益則受知於經國先生,是所謂「太子幫」的人馬;劉泰英在青年時代,即和黨主席李登輝喝酒、談論國事,早就親密;徐立德的案例比較特殊,李登輝初上台苦無入馬,而他最擅於在「冰庫」中取才。

  俞國華在民國59年出任黨營事業管理委員會前身「文化經濟管理委員會」主委,兩年後,文經會併入財務委員會,俞國華為財委會主委,一直到68年底,掌管黨營事業前後將近10年。

  俞國華率先成立中央投資及光華投資兩大控股公司,跨足石化工業,中美和、東聯、台苯乙烯、永嘉化學等公司都是此時創辦,并晉身金融市場,手創中華開發、中興票券、復華證券金融等公司,這三家金融公司因為屬「孤行獨市」到現在還是國民黨最賺錢的事業。

  鍾時益從民國69年到77年中,擔任財委會主委。從國民黨內部資料中顯示,黨營事業盈餘在鍾時益時期竟增加25倍多,另投資台灣積體電路、安鋒鋼鐵、欣欣水泥、中加投資、環宇投資、台港貿易、大華證券、大通建築經理、台北世貿中心大樓、保生製藥、永進生物科技及七家「欣」字號瓦斯公司等37家新事業,并成立啟聖、建華兩家控股公司。

  蔣經國去世後,國民黨領導階層進入「世代交替」期,鍾時益「階段性任務」完成下台,新任黨主席李登輝在權力不穩之際,啟用為十信案負責下台的前經濟部長徐立德,監護黨產。在徐立德時期,台灣金錢遊戲正盛,股市一度高漲至1萬2000點,據內部資料說,此時期,國民黨投資營建、銀行、保險等業,長期股權投資增加兩百多億元,資產淨值增加150億元。

  民國82年4月李登輝自財委會又分出黨營事業管理委員會,用劉泰英總管黨營事業,實質掌控國民黨的金脈。在徐立德、劉泰英兩人的配合下,國民黨走向跨國企業,於越南、菲律賓、印尼、日本、南非等國都有投資。國民黨法人化後,劉泰英主導釋出部分資訊,提高黨營事業的能見度。去年一年,國民黨資產增加60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