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監察院調查報告
  • 三中特區
  • 國際媒體報導
:::
瀏覽路徑: 首頁向右箭頭相關報導
  • 回上一頁
  • 友善列印
 
相關報導

前東德總理建議討回黨產做社福(2007/07/28)

張貼日期:2007/7/28

爭取支持 必須「專款專用」

自由記者蘇永耀/專訪

東德末任總理德梅基耶(Lothar de Maiziere)昨日抵台訪問,參與有關黨產的國際研討會。德梅基耶在總理任內設置調查委員會清查東德共黨財產,他接受本報專訪時建議,台灣應把討回的黨產,用在社福、醫療與教育,將更受支持。

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後,東德展開非共化。德梅基耶於隔年四月繼任總理,雖在十月兩德統一後即卸任,但他任內領導國家轉型,獲得很高評價。之後出任德國前總理柯爾的重要閣員,目前則擔任律師。

德梅基耶此行是參加台灣智庫今日舉辦的「轉型正義經驗比較國際研討會」,同行還有實際參與黨產調查委員會工作的費雪(Malte Fischer),他昨日一同受訪時說,委員會經十六年的運作,共追回十六億歐元(約台幣七百二十餘億元)的黨產。

奇襲修法 加設黨產調委會

身處轉型的不安階段,德梅基耶說,面對東德共黨可能反撲,當時在西德政府協助下,他主要採取「奇襲」的策略。先草擬修正「政黨暨政治團體法」,加入設置黨產調查委員會條款,隔天即運作國會通過。

從通過法律開始,東德所有政黨的財產就遭到凍結,除非經過委員會同意後才能動支。德梅基耶說,這不是對東德共黨的報復,而是基於民主規範下的公平與平等。何況,政黨功能應要表達民意,不該經營任何事業。

德梅基耶說,東德當年人口約一千六百萬人,其中兩百四十萬人是共產黨員。無論在處理國家轉型或清查黨產時,共黨或外圍組織曾企圖脫產或隱藏,為了還原真實,一些被塗銷的文件還得用化學方法重現,土地界標也重新測量。

參與黨產清查工作的費雪也說,調查黨產過程最困難的部分就是「海外資產」。他表示,法律雖規定政黨必須自行舉證哪些黨產是合法取得;但當初共黨開出的清單,可謂「漏洞百出」,與之後的調查是有很大落差。費雪並舉一項著名案例說,東德共黨當初在奧地利成立一家公司,表面上雖掛名在奧國共黨,幕後出資者實際是東德共黨。但剛開始因證據不足,這場法律訴訟整整打了十二年才打贏,最後更追討回二.五億歐元。

國會過半 討黨產最佳途徑

德梅基耶回憶剛開始清查時,東德共黨人士確實非常不滿與反彈。不過,他們也逐漸體認,如要融入民主社會,必須要符合人民的期待。雖然另有人建議應將共黨視為「犯罪組織」,但他也極力反對。

德梅基耶指出,與其把共黨逼到無法生存,甚至變成地下組織,還不如加以引導,協助其轉型。他並說,處理共黨的問題並不能以共黨統治時使用過的手段,這樣會喪失說服力。如今東德共黨經兩次易名,已是國會裡的合法政黨。

對轉型正義問題,德梅基耶說,最重要不在制度變革,而是人心是否改變與接受。相較台灣漸進的民主改革,當年的東德等於經歷一場革命;因為民眾的支持,推動黨產的清查便會更加容易。

因此,德梅基耶說,在台灣,由於國會多數不在執政的民進黨。從法治面的角度,如要進一步追討黨產,最好還是國會過半,通過法律。至於推動中的討黨產公投案,他則提醒過與不過可能產生的風險。

至於討回黨產的處理,德梅基耶說,主要用在德東建設與復原工作,包括償還債務或修復文物等。他說,用在民眾看得到的地方,才會獲得更大的支持;對握有黨產的共黨人士來說,也將備感壓力。

至於台灣,德梅基耶也建議,追討回來的黨產如果直接繳回國庫,民眾不見得能感受深刻。如能專款專用在大家關心的社會福利、醫療及教育等層面,將更能提高人民支持通過清查政黨黨產的立法工作。

有關台海爭議,德梅基耶聲援台灣說,西方國家面對中國時,不該只考量經濟利益,也應為民主發聲。

德梅基耶昨日與新聞局長謝志偉對談還提到小故事說,當年到莫斯科與美、英、蘇、法四國及西德共同簽訂「二加四條約」時,大家都把簽署的筆拿走留作紀念。有趣的是,這枝筆是「Made in Taiwan」,可見台灣「也是歷史時刻的直接參與者」。這枝筆目前保存在柏林盟軍博物館裡展覽。

跳至螢幕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