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監察院調查報告
  • 三中特區
  • 國際媒體報導
:::
瀏覽路徑: 首頁向右箭頭學者專家著作
  • 回上一頁
  • 友善列印
 
學者專家著作

國民黨「一花再花」,民進黨「年年有餘」國、民兩黨財務大曝光 (財訊263期/田習如)

張貼日期:2007/2/21

今年總統大選對國民黨的意義,除了一般的政黨勢力消長,還多了一個舉世罕見的「黨產存亡戰」,尤其國民黨敗選近四年來,黨務經費急速呈現大量入不敷出的情況,財務結構非常惡化;相對的,民進黨則幾乎「年年有餘」,不過收支規模也年年爬升,不容小覷。本刊獨家披露台灣兩大政黨近五年的收支帳目,一窺兩黨「吸金、銷金」路數。
國民黨大吃老本、大賣老本,「若不花掉也留不住」
綜觀近年國民黨財務,有三大特色,一是選舉花費逐年攀高,在兩千年總統大選及隔年立委選舉達到高峰;二是人事費用幾經優退精簡措施後仍居高不下,占經常性支出一半以上,國民黨一旦垮台,首遭衝擊的就是這一大群靠國民黨吃飯的人;三是財務缺口擴大,必須仰賴「吃老本」︱動用歷年累計賸餘,以及「賣老本」-出售資產來填補收入。
根據國民黨黨務經費收支總決算簡表的紀錄,國民黨的年度支出從一九九六年的六十億元,膨脹到九七至九九年每年約八十億元,二○○○、○一兩年更連續突破一二○億元,到○二年才回到八十億元的水準。其中,以涵蓋輔選經費的業務費支出成長最可觀,也令人對於李登輝聲稱連戰選總統花費「比我多好幾倍」,以及當年連蕭競選總部申報花費「只有三億元」等奇事,有了「原來如此」的理解。
九六年李登輝參選首度民選總統,國民黨提列十四億元業務費;九七年起國民黨改將輔選經費另列專案業務費,當年的縣市長選舉及桃園、花蓮縣長補選專案共花了十五億元,是原訂五億元預算的三倍,該年一般業務費則有十一‧七億元;九八年有立委及北高市長、議員「三合一」選舉及鄉鎮市長選舉等,輔選專案提了廿一億元,一般業務費也增為十五億元;九九年有雲林縣長補選、台南市等三區的國代補選、屏東縣議員及萬丹鄉長補選,以及重頭戲的隔年總統大選提前開戰,國民黨輔選專案費為十五‧八億元,一般業務費也再上升為近二十億元。
從二○○○年起到三月投票日的兩個半月,國民黨為密集輔選連戰,編列廿六億元的專案費及廿二‧五億元的業務費預算,不過年底決算兩項經費合計再增加十七‧八億元。總計國民黨為此役投入的檯面上花費數字,不計一般業務費,至少就在六十億元以上,雖然比起黨內外私下流傳的百億元尚有差距,不過相較於連戰敗選後向中選會申報競選經費共三‧一億元〈來源為國民黨補助三億元、企業及個人捐款一千萬餘元〉,是陳水扁申報數的三分之一、宋楚瑜申報數的二分之一,顯然,連戰把選舉的帳都算在國民黨頭上。
二○○一年國民黨為了國會第一大黨保衛戰,再度「不惜血本」,追加預算三八億元後的業務費〈已改回九六年列帳方式,不另列輔選專案〉上漲到七五‧八億元,比平常多了五十億元以上。國民黨失去政權後的選舉花費攀高,或許與執政資源「助選」優勢不再有關,但也不可諱言,在野的國民黨人對於黨產難免有一種「若不花光也留不住」的心態。
阿扁連任大戰花費恐破民進黨紀錄,民進黨人事開銷遠不及國民黨
相對於國民黨以黨中央為選舉金庫,大量補助候選人,民進黨的選戰金流則以競選總部為樞紐,由候選人自行募款支應開銷,中央黨部則在年度收支決算之外,每逢選舉年另訂立特別預算,不過數目顯得「微不足道」。例如近年來民進黨中央選舉專案經費最多的是在九八年,卻只花了八千三百多萬元;二○○○年阿扁選總統,黨中央也「只出五千八百萬」,扁呂競選總部則在選後向中選會申報花費九‧五億元,除了阿扁自備三五○萬,其他全是募款而來;而各後援會系統、地方黨部自行募款支應選舉開支,也是民進黨選舉的一大特色,如此可減輕總部的財務壓力。○一年立委選舉民進黨中央花了七千多萬元,結果成為國會最大黨,每年由國庫提供一‧七億元的政黨補助金,通通入黨庫,堪稱「本小利大」。
不過,為了阿扁連任保衛戰,民進黨財務人員形容「差點要跑三點半」,去年下半年黨中央追加預算一‧九億元,是平常年度支出的一半以上,造成黨庫資金調度吃緊,後來競選總部開始運作,募款陸續進帳後,才回補了部分金額給黨中央。看來,阿扁今年這一役的花費頗有破民進黨紀錄之勢。
除了選舉要花大錢,兩大黨日常支出最大一塊就是人事費用,尤其國民黨龐大的人事負擔更是世界級的財務奇觀,除薪資外還包括高額的月退休金、比照公務員的一次退休金優惠存款利息補貼……等,每年人事費用都在四十億元上下,占經常性支出比例從九七年的七成多一路降到近年仍有六成左右,是國民黨財務主管最頭疼的部分。黨務主管說,黨中央這兩年因為組織裁減,經常性的業務費居用已降至十五億元,但就是人事費很難砍。
相形之下,民進黨每年人事費約占經常性費用二四%~三○%,黨中央財務主管說,這個比例按一般財務原則來看已算偏高,不過跟國民黨比起來可是小巫見大巫了。
黨產爭議連無法與李畫清界限,黨務發展基金所剩無幾
從收入面來看,歷年國民黨主要收入來源是黨營事業上繳的盈餘,從九六年到二○○二年分別是四十三‧二億、四十八億、五十五億、五十五‧三億、八十四億、六十四‧五億及三十億元,可以看出高峰集中在二○○○及○一兩個大選年,然而那兩年黨營控股公司盈虧合計分別為獲利四十五‧一億元及虧損三一二‧五億元,本身已是「頭抱著燒」,還得擠出歷年累積盈餘繳給黨庫。由黨營事業歷年幫國民黨賺進巨鈔的表現,持平而論,李登輝、劉泰英時期其實是「賺得多,花得少」,雖然連戰時期提列的鉅額虧損主要是李、劉利用黨產大搞政商關係的後果,但國民黨清理黨產後,竟還有能力
花錢比過去凶,不能不說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連戰在黨產爭議中想要與李登輝時代畫清界線,從黨產受益者的角度來看,這條線怎麼也不可能畫清楚。
近年黨營事業「老本」〈累積盈餘〉已經花光,黨中央只好挖起黨庫的「老本」,其一是動用歷年積累的「黨務發展基金」,例如二○○一年就動用了四十五‧二億元,創歷年紀錄,也幾乎一舉令黨務基金告罄,以前這筆基金的利息每年高達八至十一億元,○一年腰斬為四‧四億元〈亦因利率大降〉,這兩年則形同掛零。
國民黨吃老本的第二招就是賣不動產,○一年以前黨中央持有的房地「只租不賣」,每年租金收入從二億到四億元不等;○一年起黨中央開始賣地,當年出租及出售黨有房地共計收入四‧二億元,○二年出售財產收入高達廿九億元,去年也有近三十億元。國民黨在一月上旬推出的「黨產處理大公開」小冊中,說明連戰擔任黨主席以來,黨中央共出售十三棟房地產,合計進帳六十二億元〈售地詳情參見本刊二○○三年十二月號〉。令人關切的是,國民黨手上還剩多少「待售資產」,來源如何,至今國民黨卻仍不肯「大公開」。
民進黨理財保守,每年省下幾千萬
至於民進黨歷年的主要收入來源,則是國庫提供的政黨補助金,按各政黨在國會選舉的得票率計算,上屆國民黨每年可得二‧三億元、民進黨可得一‧四億元補助,本屆則有消長,前者降至每年一‧五億元,後者增為一‧七億元,占民進黨年度收入近五成。民進黨黨庫其他收入來源包括:各種選舉黨籍候選人獲得政府選票補助款〈一票三十元〉的「抽成」三分之一、黨職及公職人員「分擔金」〈每年約三百多萬元〉、黨籍立委年繳「比例責任額」共二千一百多萬元,以及每逢選舉的黨內初選登記費收入等〈如○一年立委選舉就收了五千多萬元〉。
民進黨年度收支規模雖然僅及國民黨的三%、四%,但似乎年年「量入為出」,有多少花多少,總支出已自執政後的○一年起突破三億元,不過民進黨還算保守理財,每年都省個幾千萬元,至○二年底累積結餘達一‧七億元。民進黨帳上不動產只有建國北路一戶房屋〈提列價值六三五萬元〉,此外還有一檔台糖股票,為台糖民股林登甲早年捐贈,配股至今列帳面值為六萬餘元。有趣的是,扁呂競選總部發言人吳乃仁在前年三月準備接任台糖董事長時,在台糖的股東會中聽到林登甲對民進黨政府開炮,結果被這位小「金主」氣得拂袖而去。

本文刊登於財訊263期

跳至螢幕最上方